中国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行业正迎来关键拐点。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巴克莱分析师Jiong Shao及其团队在28日发布的报告中表示,目前全国约有2000辆Robotaxi投入运营,随着道路覆盖率的提升和运营商车队规模的扩张,预计Robotaxi行业将在未来五年迎来加速增长期,预计到2030年将实现30-50万辆的规模部署,渗透率为5-10%。
报告强调,目前,中国Robotaxi的单车制造成本已降至3.5-4万美元,与特斯拉Cybercab的目标成本基本一致。得益于激光雷达成本的大幅下降和整车制造成本的显著优化,Robotaxi行业的领军企业已接近单车运营层面的盈亏平衡。
报告预计,到2030年,预计整车制造成本还将进一步下降30%以上,单车运营成本有望再降60%。
市场渗透率将实现跳跃式增长报告显示,中国网约车市场拥有超过5亿用户,年订单量约160亿次,年增长率约10%。整体按需出行市场中,网约车与出租车各占50%份额。
而Robotaxi主要竞争的是一二线城市的按需出行市场,涉及450-500万辆车的总体市场规模。
目前,Robotaxi在总体可及市场中的渗透率仅为0.05%,即使在被视为Robotaxi“最友好城市”的武汉,渗透率也仅约2%。
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部署30-50万辆Robotaxi,渗透率达5-10%(可能为7%)。其中,武汉将领跑至30%,北京和上海达到10%,广州和深圳各达12%。
这一增长预测主要基于道路开放程度的提升。
巴克莱认为,Robotaxi的普及轨迹将类似于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历程。目前Robotaxi的发展阶段相当于2015-2016年的电动汽车市场,技术已趋于成熟但大规模应用仍受限于运营区域覆盖不足这一关键瓶颈。
报告显示,目前,仅约3%的中国城市道路获准Robotaxi运营,其中70%集中在四个一线城市和武汉。武汉已开放约68%的道路用于商业运营,而其他一线城市的开放比例普遍低于20%。
单车运营已接近盈亏平衡点,未来五年制造成本有望再降三成巴克莱分析显示,排除前期研发成本,中国Robotaxi的单车运营效益可能已接近或达到盈亏平衡。比如,百度Apollo在武汉的部分运营已实现单车层面盈利。
据报告估算,目前在中国运营一辆Robotaxi的年成本约为10万元,单次行程成本约18元。
Robotaxi的运营成本结构中,车辆折旧约占总成本的50%,运营中心人力成本约占20%,其他运营费用(充电、保险、牌照等)约占30%。
其中,成本优势是中国Robotaxi领先全球的关键因素。据报告估算,过去五年来,Robotaxi的制造成本已经大幅下降了80%。
这一成本优势主要得益于激光雷达价格暴跌。报告显示,激光雷达成本占整车制造成本的比例已从早期的显著份额降至目前的约15%。
以百度Apollo最新的RT6车型为例,其激光雷达成本从5年前的70万元骤降至目前的4000元,7年内硬件制造成本降低了约85%;小马智行的第七代量产车型制造成本约为30万元,较第六代车型的自动驾驶套件成本也下降超过70%。
到2030年,报告预计Robotaxi制造成本还将下降30%以上,届时年运营成本可能降至8万元,单次行程成本降至7.3元,单公里成本降至0.7元,较目前水平再降约60%。
这一成本下降主要依靠规模经济效应、专用车型设计优化,以及远程安全控制员配比从目前的2人监管30辆车提升至2人监管100辆车。
~~~~~~~~~~~~~~~~~~~~~~~~
以上精彩内容来自追风交易台。
更详细的解读,包括实时解读、一线研究等内容,请加入【追风交易台▪年度会员】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炒股股票配资网站,最安全的配资平台,在线配资论坛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