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高中语文知识学习
一、作文题目: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不去抗争
反而自暴自弃。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材料二: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鲁迅《热风》
以上两则材料富含人生哲理,步入高三的你对此有何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展开剩余76%二、作文解析:
(一)核心立意定位
两则材料均围绕“面对困境/软弱的人生态度”展开,核心立意指向拒绝自暴自弃,以主动姿态抗争、发光,尤其契合高三学生面对学业压力、人生选择时的精神需求。
(二)材料拆解与关联
材料一(昆德拉):反面警示
核心观点:批判“沉迷软弱、自暴自弃”的消极态度,指出其会导致人不断沉沦,失去抗争能力。
作用:明确写作需驳斥的“反面行为”,为正面观点提供对比参照。
材料二(鲁迅):正面指引
核心观点:号召青年摆脱“冷气”(消极氛围),以“做事、发声”的实际行动主动作为,哪怕力量微小(如萤火),也要积极发光。
作用:直接给出写作的“正面方向”,强调“主动、务实、不等待”的行动意识。
材料关联
逻辑关系:材料一揭示“自暴自弃”的危害(破),材料二提出“向上行动”的方案(立),二者形成“反面批判+正面倡导”的互补关系,共同指向“以抗争打破软弱,以行动创造价值”。
(三)审题关键角度
1. 态度对比角度:通过“沉迷软弱者”与“向上发光者”的行为、结果对比,凸显“主动抗争”的重要性。
2. 青年身份角度:紧扣“高三学生”身份,结合学业压力(如考试失利、备考疲惫)、未来选择,谈如何拒绝“躺平”“摆烂”,以“一分热发一分光”的心态应对挑战。
3. 行动落地角度:避免空谈“抗争”,需具体化“向上走”的方式——如“能做题时认真做题”“能整理错题时细致整理”“能帮同学答疑时主动分享”,体现鲁迅“做事、发声”的务实性。
(四)立意误区提醒
误区1:只谈“拒绝软弱”,未关联“主动行动”。需注意材料二的核心是“向上走”的具体行为,而非仅停留在“不软弱”的态度层面。
误区2:脱离“高三/青年”身份,泛谈人生哲理。应结合学生实际场景,让感悟更真实、有针对性。
误区3:割裂两则材料,只写其中一则。需将“警惕沉沦”与“积极发光”结合,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为何不能自弃→该如何行动)。
三、作文范文:
抗争弱点拒躺平,摆脱冷气向上走
米兰·昆德拉曾警示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将会陷入无尽的沉沦。而鲁迅则激励中国青年要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步入高三,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挑战,这两则名言如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软弱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它让我们在困难面前退缩,在挫折面前低头。当我们沉迷于自身的软弱时,就如同被黑暗吞噬,失去了前进的勇气和动力。然而,软弱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有勇气正视它,敢于与它抗争,就能逐渐强大起来。正如苏炳添,作为一名短跑运动员,身高不占优势是他的弱点,但他没有逃避,而是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不断强化自己的爆发力和起跑技术,最终成功突破了黄种人的速度极限,在奥运赛场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高三的我们,也会面临各种困难和压力,或许会在某次考试失利后感到沮丧,或许会在繁重的学习任务前感到疲惫。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自暴自弃,而应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摆脱冷气,向上走。即使我们的力量很微小,如同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我们可以从每一个知识点的积累做起,从每一道错题的改正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不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他们的消极情绪和言论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心态,但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同时,我们也要积极传递正能量,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向上走的行列中来。
“往哪走,都是往前走”。无论我们在高三的学习中遇到多少困难,只要我们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于抗争软弱,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让我们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在高三的征程中砥砺前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发布于:广东省炒股股票配资网站,最安全的配资平台,在线配资论坛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