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战场上,日军碉堡像一个个铁疙瘩钉在阵地前沿,机枪口吐着火舌,成了我军进攻的拦路虎。那时候既没像样的重炮,也缺专业爆破器材,士兵们只能靠土办法和不怕死的劲头,把这些 “铁乌龟” 掀翻。
一、捆着手榴弹冲:敢死队的肉身爆破
最悲壮的办法是靠人送炸药。日军碉堡大多修在高处,机枪能封锁住开阔地,士兵们得匍匐前进,到了碉堡底下再拉燃导火索。1938 年台儿庄战役中,第 31 师的敢死队员每人绑着 6 颗手榴弹,借着夜色往日军碉堡爬。
有老兵回忆:“地上全是碎石子,爬一步磨破一层皮,日军探照灯扫过来就得憋住气装死人。” 靠近碉堡后,他们把捆成束的手榴弹塞进射击孔,或者堆在碉堡根部,拉弦后滚下山坡。那次战斗,12 名敢死队员炸掉 3 个碉堡,最后只活下来 2 人。这种办法成功率不到三成,但在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成了很多部队的无奈选择。
二、土炸药包 + 竹竿:把火力盲区变成突破口
后来部队琢磨出更巧的办法。用硝石、硫磺和木炭自制炸药,装进铁皮桶里,外面裹上棉被防水。接近碉堡时,用两根竹竿撑起炸药包,从碉堡射击孔伸进去。1940 年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在正太铁路沿线就靠这招,炸毁了 17 个日军碉堡。
对付有护城河的碉堡,士兵们会把炸药包绑在木筏上,趁着水流漂到碉堡墙根。山东铁道游击队曾用这种 “水上爆破法”,炸毁了临城附近的日军炮楼 —— 他们半夜划着葫芦瓢,把 50 斤重的炸药包送到碉堡底下,一声巨响后,炮楼的钢筋水泥顶被炸飞 10 多米。
三、挖地道:从地下摸到碉堡脚下
在平原地区,挖地道成了破碉堡的妙招。1944 年冀中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在日军碉堡周围挖了 3 条 100 多米长的地道,顶端挖到离碉堡地基 1 米处,然后填满炸药。引爆时,整个碉堡像被地底下的手掀翻一样,断成几截。
这种办法耗时长,但成功率高。河北冉庄地道战遗址里,至今能看到当年通向日军碉堡的 “爆破地道”,直径不足 1 米,士兵得跪着往前刨,有时候挖一个月才能到位。不过一旦成功,就能把碉堡连同周围的铁丝网、鹿砦一起炸掉,还能减少进攻伤亡。
四、稀罕的 “重武器”:用平射炮打 “精准外科手术”
如果能缴获日军的九二式步兵炮,那炸碉堡就轻松多了。这种炮能平着打,炮弹能钻进碉堡的射击孔。1939 年长沙会战,第 74 军一个炮兵连用 2 门九二式步兵炮,在 800 米外瞄准日军碉堡,3 发炮弹就把机枪口炸烂了。
但这种机会太少,更多时候得靠缴获的迫击炮 “曲线救国”。把迫击炮弹绑上延时引信,从碉堡顶部扔下去。1942 年浙赣会战中,士兵们爬上邻近的大树,等日军换弹匣的间隙,把炮弹扔进碉堡,这种 “树上爆破” 法虽然危险,却比地面冲锋伤亡小一半。
这些炸碉堡的土办法,背后是装备落后的无奈,更是中国士兵的智慧与血性。他们用最简陋的工具,对抗着钢筋水泥的堡垒,每炸毁一个碉堡,都可能付出几条生命的代价。如今在那些战场遗址上,还能找到当年爆破留下的弹坑,无声地诉说着这场民族抗战的艰难。
炒股股票配资网站,最安全的配资平台,在线配资论坛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